古代銅雕形態(tài)分類
更新時間:2018-12-27 13:10:43
從工藝手段上講,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:
一是以動物外形為器皿,如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陶質(zhì)鷹鼎,高36厘米,以鷹身為鼎體、以二足為三個支點,器形飽滿,為此類雕塑與器皿完美結(jié)合的代表作品之一。
二是裝飾部分的雕塑,它們有的以配件的形式出現(xiàn),如蓋鈕、把手等;有的以表面浮雕等形式出現(xiàn)。題材有動物、植物、人物等等。甘肅大地灣出土的陶瓶人頭像,可謂中國早期人物雕塑的開端,作者巧妙地將陶瓶的口部塑成一個人頭像,制作細膩,形象生動。
三是小型動物或人物捏塑,這種小雕塑都是古代工匠不假任何工具而信手捏制的,形體小巧,帶有濃厚的人情味。浙江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塑豬可能是我國江南地區(qū)最古老的雕塑作品,距今有七千年了。盡管作品只有6.3厘米大,可它的形象卻非常生動,可見雕塑者對生活觀察之細膩。商、周時期的青銅器是公元前21世紀(jì)到公元前17世紀(jì)的河南二里頭文化現(xiàn)象。與原始陶塑的性質(zhì)一樣,商、周時代的青銅器也并非實際意義上的雕塑,是用于祭祀、生活、樂器、兵器、工具等方面的實用器物。有歷史學(xué)家將夏、商、周稱為“青銅時代”。這些大量的青銅器為奴隸主所占有,也是某種統(tǒng)治、權(quán)威、財富的象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