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仲舒是西漢著名的教育家,是西漢儒學的代表人物。董仲舒的一些主張與觀點在歷年的考題中也經(jīng)常出現(xiàn),下面為給為考生搜集了關于董仲舒的一些教育思想,進行整理方便查閱。
董仲舒的著作
董仲舒的著作很多,但是流傳下來的有限,其中影響最大的有《春秋繁露》和《漢書·董仲舒》中的《對賢良策》。
二、《對賢良策》和三大文教政策
漢初的“無為”給政治留下了種種社會矛盾,接下來奉行什么樣的政策需要進行抉擇。是進行法制,還是德治,政治上采取什么樣的指導思想?漢武帝帶著這些問題進行對賢良策,董仲舒對此做出一一解答:
1、漢朝應該結(jié)束“師異道,人異論,百家殊方,指意不同”的混亂局面,于是董仲舒作為一個儒學的推崇者提出了“罷黜百家,獨尊儒術”的主張,也體現(xiàn)在了教育領域。
2、在人才選拔方面也做出了改革,漢朝不養(yǎng)士、不辦教育,選拔是官員子孫的襲萌或者富人捐官。針對這個問題董仲舒設立太學,將其看作是人才培養(yǎng)的場所。此外,在人才選拔方面,加強選舉的嚴格管理,從“材”和“德”方面來衡量。
三、論人性和教育的作用
董仲舒吸收了先秦至漢初流行的人性差異論的觀點,明確將人性劃分成三種:“斗筲之性,中民之性,圣人之性”董仲舒認為“圣人之性和斗筲之性”不能作為對人性進行抽象和確定概念的事實依據(jù)。而強調(diào)人性內(nèi)涵的概念應該建立在普遍的、占絕大多數(shù)的“中民之性”的基礎上!笆ト酥浴钡娜四軌蚩刂谱约旱那橛蛏瓢l(fā)展;“斗筲之性”很難進行自我節(jié)制,只能用刑罰制止作惡,前者不需要教育,后者教育很難轉(zhuǎn)化。而絕大部分的“中民”教育對他們起決定作用。
四、論道德
1、道德教育是立政之本,主張教化為主,刑罰為輔。
2、道德教育的內(nèi)容以“三綱五!睘楹诵。
3、道德修養(yǎng)的原則和方法:重義輕利、以仁安人、以義正我、必仁且智。
五、教學內(nèi)容和方法
1、內(nèi)容:六藝《詩》《書》《禮》《易》《樂》《春秋》
2、方法:強勉努力、專心致志、精思要旨